〔聽見福爾摩沙07〕日治時期林業政策的政治考量

〔聽見福爾摩沙07〕日治時期林業政策的政治考量

   

(本集單元於 2018.02.14 教育廣播電台《樂活科學心》節目中首播)

   

重新拿出這張 20 年前拍的照片,內心再度回到那片森林中。其實心裡明白,梭羅筆下的「瓦爾登湖」,並不會是當時 20 多歲的自己所能理解的。但那時我們還是帶著一個都市人對山林的懷想,趁著夜仍黑,摸上了那湖濱的平臺。

   

坦白說對於這木平臺的存在我的內心是掙扎的:一方面用原木搭設的平臺與木棧道讓這尚未受人類科技文明污染的自然莫名地增添了「人味」;另一方面若是沒有這高設的平臺,恐怕在這漆黑的夜裡,我們該如何平穩地找到這處絕佳的觀景點,摸清方位架好相機,等待霧散的那刻?

   

是的,我們是來看湖的。「翠峰湖」,這臺灣最大的高山湖泊身處於宜蘭太平山林場深處,距離太平山森林風景區入口 12 公里的路程,讓她得以遠離人們的侵擾,日以繼夜地,在那山的深處,匯聚森林中攝人的靈氣。我常在想,百年以前當日本人來到這片山林時,走在那片寂靜山徑中,他們究竟為這塊土地留下了什麼?

   

日治時代的林業開發主要以「林野」(林場)作為事業區劃分單位。當時林場有三種類別。「要存置林野」以流域為主要劃分,當時「太平山林場」與「阿里山林場」、「八仙山林場」是全臺灣規模最大的三大林場。除此之外還有新竹頭前溪上游的「竹東事業區」和大漢溪上游的「大溪事業區」等較小規模的伐採和復植。

   

一開始的時候,這些依著河川劃設的林場便是利用河川,也就是所謂的「管流」來負擔運載原木的工作:從最高處鋪設木馬道先讓木材順著地勢滑下,拖曳至「土場」後,利用蘭陽溪來集運木材。之後營林所在太平山鋪設森林鐵道,以土場為中心,向上鋪設多條通往山上的運輸線路,往下則通往羅東。至此,羅東變成為太平山木材的最大集散地。

   

除了以流域為主要劃分的「要存置林野」外,另外還有「不要存置林野」和「準要存置林野」兩種事業區。「不要存置林野」較少見,主要是為了少數資本家的政治酬庸所設。如新竹竹塹城造紙的鄭氏家族便在五峰地區擁有一塊「通草」種植地。但對日本人來說這樣的酬庸越少越好,畢竟這樣的「特權」會影響到對林業及運載的整體規劃。此外「準要存置林野」主要是為了「國防或其他安全考量」所設置,其實本質上就是所謂的「蕃人所要地」,也就是原住民保留區。坦白說用「保留」二字其實言過其實,因為所謂的「蕃人所要地」並非今天我們所說的「原住民傳統領域」,而是為了某些管理與政治治理方便所劃分當區域,讓原住民放棄原本四處游獵或游耕的生活方式,改用定駐定耕的生活型態。駐在地派有警察維持秩序,並透過產業輔導、學校設置,從經濟、治安、教育等多重方式,讓原住民們待在日本人希望他們待的地方。除了「便於管理」外,所要地之間的邊界亦可控制不同族群之間傳統上的長期利益與信仰衝突。

   

一直到後來才明白,原來日本人當年在臺灣山林裡的治理,竟是下了如此苦心。原來只要有人進入了森林,就不再有什麼是「自然」的事了。我不確定在日本人來到太平山之前,原住民是如何跟那片山林土地相處的,但我知道,在鐵路與索道進入這神木林立的森林中時,這一切都開始改變了。

   

於是當我踏上那翠峰湖平臺時,內心其實是忐忑的。因為在夜幕與濃霧的籠罩中,站在人造的木棧道上,倚著木欄杆,我不再確定等會日出霧散後,會是怎樣的光景?因為在來之前做了功課知道,甚至這木棧道並不是這人稱「薄霧中少女」的翠峰湖周邊,最人工的建築。在這環湖的山毛櫸棧道下,曾是當年隸屬「大元山林場」的運材鐵路。湖邊四周有大元山林場員工與眷屬群居的聚落,裡頭有包含招待所、合作社、蹦蹦車駕駛在內超過五百人的百戶人家。全盛時期,整個大元山林場有兩千人住在這幾乎是與世隔絕的山林裡,為著山下文明世界所需的木材,一斧一鋸砍伐著這美麗森林。

   

但最大的殺戮並不在此時。1974 年大元山林場裁撤後,承包處理「殘材」的包商開始將斧鋸瞄準千年以上的神木以及整片又高大又直挺的原始林,將之砍伐殆盡,而當時的主管單位與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行徑更囂張地明示這所謂的文明是如何竭澤而漁地摧殘這原始的山林,然後告訴後代這文明竟是如此野蠻?甚至我聽說,連當年鋪設鐵道用的枕木,一根都沒留下?

   

日出後,飄在湖面上的濃霧漸漸退散,美麗的翠峰湖就這樣出現在我們眼前,風采依舊,也堅毅依舊。湖濱的森林與遠處的山林前後呼應,那濃得化不開的翠綠卻掩飾不了他們數代祖先的悲泣。透著平靜湖水的映照,我看著藍天、看著森林,心中想著這美麗的湖水,是否便是森林的淚?

   

葉子

   

(1998.2.27. Photo by 莊雅量)

   

《樂活科學心》節目介紹與線上重播聆聽:
http://www.ner.gov.tw/program/5a83f4ebc5fd8a01e2df020a

   

〈聽見福爾摩沙〉單元介紹連載:
http://34.81.28.106/archives/category/formosa

   

〔聽見福爾摩沙-前言〕啟航:
http://34.81.28.106/archives/1811